文/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通讯员 江组轩
今天的江门,不论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背后,还是在不断变靓的形象之中,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党建带来的力量。
去年以来,面对一道道基层党建“大考题”,我市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市委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红色枣工”“红色印记”“红色家园”“红色指数”等“红色+”党建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持续增强;我市镇街党校建设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新会区双水镇委党校被誉为广东“镇街党校一面旗帜”,其60载不间断办学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深度报道;《农村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让党组织焕发强大组织力》等7个案例在《南方》杂志社主办的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中获奖。
点亮信仰灯塔,践行初心使命。去年,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增强教育实效。包括推出党员教育本土教材《五邑红色印记》;拍摄创作红色纪录片《林基路——共产党人的楷模》;创演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升级改造市级党群服务阵地,打造“南方党建智库研究基地”等,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聚焦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梳理整改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影响面较大、亟待加快解决的民生事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主题教育,在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受到了全面、系统、深刻的教育洗礼,政治信仰更坚定、宗旨意识更牢固、担当作为更主动。
基层党建制度方面,我市以《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基础,实施“亿元保障计划”,仅去年就投入5.2亿元用于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一系列基层党建制度规范,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成效,如建立农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组织向村党组织进行年度报告和即时报告工作制度,保障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权;印发《关于党建引领加强社区物业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案》,构建“吹哨报到、三方联动”运行体系,以党建引领破解物业管理难题,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抓住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个“牛鼻子”,我市通过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储备、选拔、教育、管理、保障”五个环节的全链条管理措施,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和“村推镇选县考察”选拔制度,全面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优化调整配备工作,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轮(培)训,出台我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补贴逐年增长机制等,着力打造有党性、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红色头雁”。
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出“党建、发展、民生、治安”四张整顿“良方”,经过两年多的整顿,如今我市6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明确整顿工作举措600多项,撤换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等不适宜继续担任村(组)干部75人,曾经的“软弱涣散”已转变为“先进模范”。此外,我市去年还从市县镇三级选派了240多名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工作,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扫黑除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等五项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组织力。
今年,我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三个三”党建品牌示范工程,即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市(区)3个、镇(街)30个、村(社区)300个,计划打造一批富有侨乡特色的党建品牌示范点,在各领域深挖一批党建典型案例,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使各级党组织学有样板、干有示范。
在全市人民向更加幸福的道路迈进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在党旗的引领下、在党员的带动下,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落实,我市党建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为推动新时代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