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降甘霖。今夏,我市首场大范围的人工增雨作业于昨天傍晚进行。当天18时08分,随着38枚装有碘化银的WR-98型专用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腾空而起,我市大部地区下起了瓢泼大雨。
据了解,5个火箭炮发射点中,离市区最近的一处在港闸区天生港镇的李港村。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操作人员按下手中发射器点火,8枚火箭弹在火花中陆续被发射升空。大约10多分钟后,落在田地上的雨点逐渐增大,此后,天际边的“轰隆”声乍起,夜空有如被划开了一道道口子,雨水顺势泼洒了下来。
据市气象局业务处处长张素江透露,截至当晚8时30分反馈的信息显示,人工增雨过后,全市最大降水量达到66.8毫米,出现在南通开发区的小海镇。
专家阐释
昨晚增雨条件最理想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气象部门一打炮,就可以打下雨来,这是不少市民的想法。其实,人工增雨并不那么简单。
市气象台台长陈爱玉解释,人工增雨重点在于一个“增”字,怎么增才有效果,这是很有学问的。“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条件,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云层,且云层较厚,没有降雨云就不能实施。 ”也就是说,只有降雨云飘过,才有可能增雨。
此外,人工增雨量也不能想当然。有统计数据显示,正确运用人工催化技术,一般最多能开发云中20%的降水量。
抗旱效果
土壤墒情基本得缓解
据市气象台工程师吴彩霞介绍,由于副高强盛,自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降水一直很少。从7月1日至今,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约四到八成,尤其是如皋地区,较往年少了近八成。目前,我市大部地区的农田旱情偏重,达到严重干旱。为缓解旱情,人工增雨迫在眉睫。
为抢抓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机,此次,市气象部门一连多日24小时全方位跟踪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动态,严密监控天气变化。在经过细致的气象资料分析后,昨天下午3时,最终确认我市如皋、如东、海门、通州以及南通市区已经达到人工增雨条件,经讨论,选定傍晚6时至8时为最佳作业时间。
而让我们颇为好奇的用于人工增雨作业的装备——WR-98防雹增雨火箭弹,其根据射程,每枚价格为1.25万元左右,总价合计约50万元。发射数量上,除通州刘桥发射6枚外,其余4个点均发射了8枚。陈爱玉表示,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人工增雨后,作业区域的土壤墒情已基本得到缓解,且未来几日还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
(来源: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