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的现状
急救规模
本市急救站点共116个,平均每2个街道(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达616辆,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略高于5万人一辆的国家标准。
四大瓶颈
一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又没有统一的120调度平台。去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了2380万,60岁到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7.32万人。
二是出院、转院等非急救用车比例高,占用了急救资源。全市转院及出院病人的服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34.75%,增加到2011年的43.04%。
三是上海医疗急救用车量年增幅达10%,据预计今年急救用车量可达65万车次。
四是急救医师的收入待遇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严重。2009-2012年,全市急救系统录用医生311名,离职234人。
“120”的未来
调度统一
目前上海静安、黄浦、长宁、徐汇等8个中心城区已建立“120”统一呼叫平台,由市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调度。
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全力支持协调下,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制定全市“120”调度系统联网方案,完成了通信链路的调试,今年8月中旬在松江、青浦急救中心进行联网试点运行,9月底实现全市“120”来电统一受理。
分类救护
上海拟在医疗急救体系探索实施“分类救护”模式,根据急救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将急救业务划分为急救、康复出院(或其他原因离院)和转运(院间转运)等三类,并配置相应的急救人员。康复出院的救护车不再配备急救医生,而是由经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现场急救经验的驾驶员和担架员担任;下一步,市医疗急救中心将对康复出院病人试点实行非急救预约制服务模式,使非急救车的调派与服务更趋科学、合理、人性化。
招录护士配备于转运车,承担院间转运的工作。
确保极其有限的急救医师资源真正用于急救病人的基本急救医疗服务。
定向培养
急救医生大量流失,严重制约了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也是造成市民叫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本市明确提出,要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制度,并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担招录、培养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三年制专业专科培养任务。
据介绍,该专业从今年开始招生,第一年招生计划为70名,完成招录69名。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