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位于广州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窗口正式启动运行,即日起正式接受企业申请。
窗口着眼于破除创业创新“痛点”和“堵点”,目前第一批纳入统筹的政策兑现的事项包括科技项目配套资助、瞪羚企业融资补贴、科技领军人才贷款贴息、大学生科技企业创业项目资助等来自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投资促进局两个部门的共71个政策兑现事项。
窗口将为申请者提供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服务,所有政策兑现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最长办理时限一般不超过34个工作日。作为广东省首个“政策兑现”窗口,与天津的首个全国“政策兑现”窗口不同,广州开发区明确了办结时间限制。
“一门式”办理告别跑断腿
广州开发区一家上市公司办事人员告诉笔者,公司既享受区内对上市公司的补贴,又有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项目申报,还因筹建自己的孵化器,在场地方面获得不少政策扶持。“相对应的我至少得跑区内发改、科工信、经发局三个部门,至于分别该提交什么材料更是‘一团乱’,不敢想象得跑几趟。”
以前,广州开发区内企业申请不同类型的政策兑现事项需分别向各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受理、审批、拨付资金。为了办理一个政策项目申请,企业经常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往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此,广州开发区对全区政策兑现服务工作实行统筹。根据《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统筹全区招商政策起草制定和政策兑现服务工作具体方案的通知》(穗开管办〔2016〕1号)的规定,所有政策兑现事项原则上将实行“一门式”办理,即:“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
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企业申请流程。目前,“广州开发区政策兑现服务信息系统”已同步上线。申请者只需注册登录后,进行网上申报,预审通过后可携纸质材料到“政策兑现”窗口正式提出申请。
窗口“后台”由区政策研究室对纳入统筹的政策兑现事项将统一实行“一口受理”。受理通过后,区政策研究室负责将材料传递、审批、流转到政策兑现申请事项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并全流程跟踪督办,确保限时办结,最长办理时限一般不超过34个工作日(扣除法定节假日、公休日;扣除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公示所需的时间以及与上级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等区外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核实所需的时间;其他需要扣除时限的特殊情况)。
“也就是说在家中就可‘掌上”看自己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避免白跑。到了窗口后,放下材料一般就可以离开了,不用等待。”上述负责人解释道,而且申请者可随时登录系统查询办理状态。系统还设有短信通知平台,及时发送申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标准化”流程提升监管力度
“现在有了这本小册子,不怕材料一团糟了。”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的负责人透露,最近想申请大学生科技企业场地租金补贴资助,但是看了半天市、区科创系统的网站,没有特别清晰的申请指南。
其实,记者了解到,办事指引不清晰不止难倒了“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更是难倒了不少海归专家、企业老板。“被职能部门多次退件或者审批进度停滞,企业难免会疑惑是否是审批人员故意刁难”,不少跑了一轮项目审批的企业坦言。其实,不止是市场主体认识不全,就连职能部门也存在交叉模糊的地带,有些工作人员对于材料的审核也存在主观判断。
针对这一问题,广州开发区区政策研究室比照ISO9001:2015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组织主管部门共同编写并公布了政策兑现事项办事指南,每个政策兑现事项办事指南都明确了政策兑现事项的申请条件、申请时间、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和办理流程等要求,实现了政策兑现服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现在业务主管部门只需‘按方抓药’,标准条理明晰。申请者看着办事指南,一旦审批有拖延,都可以提出投诉。”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样杜绝了“故意卡人”现象。我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严格按照规章办理、监督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达到业务部门有审批权力与第三方监管间相互制衡。
据悉,广州开发区第二批纳入统筹的政策兑现事项“一门式”办理工作预计于5月25日正式启动。届时,除经管委会批准个别政策兑现事项因特殊原因不纳入统筹外,开发区政策兑现事项将全面纳入统筹,全面实现“一门式”办理模式。